什么样的复合材料可助推汽车实现轻量化?如果说之前高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工业为聚氨酯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的话,那么当前深耕聚氨酯等新材料领域则更能推动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
11月21日,新材料应用发展大会暨汽车轻量化非金属材料产业联盟年会在山东青岛举行。此次大会也是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的第三届聚氨酯材料汽车应用大会。
作为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2019聚氨酯材料应用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大会有一些新变化,或者说是“新尝试”。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韩宝乐对《中国汽车报》记者说:“从合作共赢的大局出发,此次大会融入到新材料应用发展大会暨汽车轻量化非金属材料产业联盟年会之中,与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联合举办,共邀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聚焦新材料,赋能未来汽车轻量化。”
“聚氨酯作为汽车工业的重要材料之一,性能优异、使用广泛,在车辆轻量化、舒适度、环境友好等方向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车用聚氨酯材料已成为国内开元体育、国际聚氨酯企业争向发展的重点领域。”韩宝乐对记者说,聚氨酯与其他合成材料的复合制品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聚氨酯复合材料有着更为优异的性能和更加广泛的车辆应用,通过多种合成材料的相互配合,聚氨酯能够为汽车轻量化做出更多贡献。
今年我国汽车行业销量处于下行,形势不容乐观,但同时也让更多行业人士看到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新业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零部件部主任杜道峰在会上提出一些新趋势,一是能源、5G、人工智能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也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新动力;二是产业核心要素的重构将催生新的汽车业态和出色的企业;三是行业竞争由传统模式向生态圈竞争转变;四是汽车消费正向情感体验消费方向升级;五是新四化引领的技术深度整合,将创造巨大的产业延伸空间;六是全球汽车电气浪潮不可遏制和逆转;七是基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出行服务”市场成为竞争起点,业内合作、跨界协同逐渐成为趋势……
如果换一种角度看汽车行业的话,那么新趋势正在催逼汽车行业提高新业态的生产效率,所以深耕新材料领域,将是推动未来汽车发展的新动能。
“无论是传统乘用车、重型商用车,还是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都对轻量化有着不同诉求。”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研发总院材料所高级主任朱熠在会上指出,就传统轿车来说,车身降重10%,油耗相应降6%~8%,百公里油耗降0.4%~0.7%,排放降低4%;对重型车而言,整车降重100千克,就可多拉100千克货物,估算下来,年利润能够增加12000元;在新能源汽车上,轻量化更为重要。当前电池能量密度提高困难,单位质量存储能量无法支撑长距离行驶,提升续航里程只能靠增加电池重量。能源消耗又与车身自重成正比,因此只能提升能量利用率增加续航里程。
此外,智能网联等未来汽车也给汽车轻量化带来了诸多挑战。朱熠说:“我们以红旗汽车为例,红旗车型高端定位、技术创新与极致体验带来品质、性能、配置的提升,同时也带来了车身重量的增加(约10%,约90千克),这些都需要通过轻量化来平衡。因此,轻量化目标的顺利实现是红旗战略转型成功的重要条件。当前红旗轻量化需要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开元体育、量体裁衣式方案策略、高效顺畅技术转化,服务新红旗战略转型。”
朱熠认为,当前汽车轻量化应在设计、制造、材料技术等多方面进行集成。其主要途径包括:优化设计、功能配置优化、提升结构强度;材料技术(铝镁钛等轻合金、高强度钢、聚氨酯材料等高性能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发泡蜂窝材料。)
“根据未来汽车发展趋势,倒推新材料产业发展。”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汽车材料研发部部长周海认为,汽车材料发展趋势包括,一是轻量化,具体体现在微发泡、低密度、薄壁化、复合材料、以塑代钢等。二是环保方面,具体表现在免喷涂、低气味、低散发、可回收等;三是舒适感知,比如软触感、低光泽、耐刮擦、耐油污等;四是智能化,包括负离子环境等;五是安全上,如阻燃、吸透波等。那么,相应的汽车轻量化技术方案就体现在,微发泡材料、低密度材料、薄壁高钢材料、GF/CF增强材料、复合材料、以塑代钢等方面。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副院长高翔则着重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对轻量化的影响。他认为,轻量化是最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性、操作性、续航里程及节能减排的方式,而汽车轻量化的关键在于轻质、安全、高性能材料。
韩宝乐表示开元体育,以汽车零部件塑料化为代表的轻量化技术作为降低汽车排放、提高燃料效率及动能的有效方式之一,未来,聚氨酯与碳纤维、氟硅、玻纤等材料共同组成的复合材料将会更广泛应用,助推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未来汽车顺利实现轻量化目标。